评论丨“中立国”瑞典芬兰欲加入北约:一条通向危险的安全路
瑞典与芬兰迈向北约的道路仍面临障碍。
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典、芬兰国内要求加入北约的呼声高涨。据多家媒体报道,芬兰和瑞典拟最早于5月中旬同时申请加入北约。此举得到美国为首的多个北约成员国以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支持。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前,瑞典、芬兰两国早已逐渐抛弃其“中立国”身份。1994年,芬兰和瑞典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成为北约增强伙伴国,但没有正式加盟。1995年,两国加入欧盟,开始参与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后,被修订的《欧洲联盟条约》第四十二条第七款规定,在某一欧盟成员国被武装侵略的情况下,其它欧盟成员国应依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以一切可能的手段援助该国。虽说该条款不能损害成员国自身的安全与防卫政策的自主性,但《里斯本条约》事实上已间接将瑞典与芬兰拉入了北大西洋集体防御体系。换言之,两国虽无北约成员国之名,却早已接近北约成员国之实。
瑞典与芬兰拟加入北约的动向大大刺激了俄罗斯的神经。从地理位置上看,两国不但能扼住俄罗斯海军与商船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而且还能与反俄情绪高涨的爱沙尼亚成犄角之势钳制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后者不但是俄罗斯的经济重镇、工业中心、水路交通核心枢纽,还是俄罗斯联邦海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因而此举将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于4月14日发出警告称,如果瑞典和芬兰执意加入北约,俄罗斯出于“恢复平衡”和防御的目的,将不得不在西北边境部署军队,并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以上事实符合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常提及的“安全困境”现象,即在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下,各国追求安全的结果是彼此都变得更加不安全。背后的原因是国防建设依赖武器,而武器不但有防御功能,更有进攻效力。这也导致国家无法判断彼此的真实意图是进攻还是防御,只能不断地提升军事能力构建“安全”,继而相互刺激,最后导致军备竞赛乃至地区冲突的爆发。
要走出“安全困境”,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出现共同敌人;在观念层面不视对方为威胁;相互意识到彼此是充分理性的行为体。但当下的波罗的海地缘政治局势似乎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事实上,瑞典与芬兰迈向北约的道路仍面临障碍。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日前明确表示反对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称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同为北约成员国的匈牙利也不愿意过分刺激俄罗斯。可以预计,一旦瑞典与芬兰的北约成员国资格坐实,波罗的海地区将会成为新的欧洲火药桶。这对北欧伙伴,虽以安全之名携手,实则走向的是一条危险的道路,这对世界和平来说又将是一次重大考验。
作者王惟晋、秦晟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研究助理)
编辑汪垠涛实习生龙燕宇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