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一,甜蜜一生!一场场爱心接力之下,他们出生在封控小区
7月25日,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妇产科的护理人员,正在教新生儿家属如何给孩子洗澡、护理。
7月24日上午8时左右,家住成华区海棠名居的罗女士,顺利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产下一名女婴,也是此次本土疫情,成华区封控管理的小区中,诞生的第一个新生儿。
从小区、社区、街道、卫健局,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为新生儿的降临搭建起了快速安全的绿色通道。
罗女士和丈夫佘先生为孩子取名“甜一”,佘先生说,从怀孕到出生,孩子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帮助和喜爱,希望她能甜蜜一生。
▲罗女士和女儿甜一
封控第一天待产孕妇突发不适
7月17日,因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成华区海棠名居划定为中高风险区域,实施封控管理。
小区居民罗女士和家人有些紧张了,孩子孕产期已临近,要是此时孩子出生怎么办?“当时我因为工作也不在家,接到消息就马上往回赶。”佘先生说。
当天晚上8点,罗女士身体就有些不适,肚子痛,佘先生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因为是第一天封控,社区也有很多事要处理,但是他们还是第一时间安慰我们,说肯定会解决好。”
很快,在成华区卫健局和跳蹬河街道的协调安排下,网格员、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多方联合,开辟了一条专用通道。
从海棠名居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区域,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文扬和中医科医生朱沂就在小区驻点,负责小区居民医疗需求。在收到网格员消息、有待产孕妇需要转送到市六医院后,立即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救护车,将罗女士从家中闭环转运到医院发热门诊。
检查后,罗女士身体情况稳定,医生判断暂时还不会生产。工作人员又将罗女士安全护送回小区。“7月17日晚上8点转运到医院,18日凌晨回来的。”当天值班的文扬医生翻看记录,“(封控区)每一个就诊的患者进出,我们都有记录。”
▲转运产妇
发热门诊就诊、专用手术室手术
顺利产下6斤重女婴
7月22日早上7点半左右,罗女士再次出现规律性腹痛。这一次,她直接拨通了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妇幼的医生电话,“通过摸排,我们对小区所有孕产妇的情况都建立了档案。”文扬说,所以转运流程非常顺利,7点50分左右接到通知,8点15分左右,产妇就由救护车送到了市六医院发热门诊。
罗女士抵达医院前,在“新冠疫情成华区高危孕产妇管理群”里,市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刘露就已经看到了消息,随即,发热门诊、急诊科、妇产科、超声科等部门就严阵以待。“刚来的时候,宫缩情况一般。”刘露介绍,对于有条件顺产的产妇,会鼓励顺产。但在7月23日,随时监控罗女士产程情况的医生发现,罗女士的羊水偏少,胎头的位置也不好,生产方案也及时根据产程变化变更为剖宫产。
7月24日,准备工作就绪后,罗女士被转运至专门的手术室,“转运方式、防护措施,转运的路线,都有完善的预案和流程,并且及时进行消杀处理。”刘露说,这得益于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制定并不断完善的《妇产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封控区、管控区、隔离点)孕产妇就治流程》,现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对流程熟稔在心,“大家步调一致,很顺畅。”
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7月24日上午8点左右,罗女士顺利生产一名女婴,体重6斤。
▲转运新生儿
封控小区已有多名产妇顺利生产
7月25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新手爸爸”佘先生在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学着如何给女儿喂奶、拍嗝,洗护,陪护刚刚生产的妻子。也是在隔离病房,医务人员为孩子完成了新生儿疫苗接种。
佘先生说,妻子是第一次生产,又遇到疫情封控,所以状态不是很好,但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医院的医务人员,都十分照顾,医务人员还经常安慰妻子。此外,更让佘先生觉得“有缘”的是,妻子当时就是在市六医院做的检查得知怀孕,但产检和预约生产是在另一家医院,现在因为疫情,又“回”到了市六医院。
佘先生给孩子取名“甜一”,受到太多人关爱的她是幸运和甜蜜的,也希望她能够“幸福甜蜜一生”。
刘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像罗女士一样,从封控区转运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截至7月25日下午3点前,已经有2名产妇顺利生产,1名待产,“现在掌握的情况,(封控区)还有一个39周、2个27周的待产孕妇。”刘露说。
“刚刚接到通知,封控小区一个39周的产妇,瘢痕子宫,要手术,社区马上转运过来,我们准备接诊。”刘露拨通了医院急诊科主任向娟的电话。
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图据受访者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