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医者誓言!身处疫情“中心”,她以医院为家24小时待命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新冠肺炎疫情到南方洪涝灾害,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表彰大会即将召开。在此,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医者身上,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她就是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新冠肺炎应急队队长杨铭。
↑杨铭。
1月中旬的成都,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消息传来,市民的心揪紧了。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作为成都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成都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都在这里接受治疗,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成都新冠疫情的“中心”。发现首例患者后,他们立即行动,集结医务人员组成应急队伍,不出三环,24小时待命。
现年44岁的杨铭作为医院应急队队长,以身作则,她从1月17日开始驻扎医院,以医院为家,参与每位患者的诊治,负责应急病房的日常管理和大量对外协调工作。她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随时准备着处理紧急事件。截止到目前,她所带领的团队共计诊治新冠肺炎患者83例,其中危重/重症15例,同时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杨铭每天忙碌到无法分清上、下班时间。除了保证每天几小时的休息时间,她经常要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下班。
病毒的攻击是无差别的。为了保护应急队员不被职业暴露、保证人员安全,她反复就病房工作的细节问题进行说明,别人开玩笑说她“啰嗦”,但她却说“不允许侥幸心理导致小概率事件发生,每个人都要平平安安的”。有了层层把关,最终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
由于新冠肺炎是特殊疾病,具体到哪位患者做哪种检查,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哪些部门协调配合,哪类病人用哪类药、怎么用,复查时间及复查项目等,杨铭都要全部掌握。同事们都说,“没有哪个医生能全盘掌握各个方面,只有她。”
她在工作病房里,曾收治成都市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仅有3个月)。由于患儿太小,无法用语言表达感受,且患儿母亲也是一个新手妈妈,因此治疗和照顾患儿的日常起居都要格外注意。
作为患儿的主治医师之一,杨铭和她的团队为患儿和母亲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医院女性医护人员中有不少都带过孩子,所以在护理时也会给患儿母亲一些建议,教其如何拍奶等护理动作。为了不让娃娃着凉,医护人员还准备了加热器、澡盆等母婴用品。在冰冷的病房中,无数位“母亲”呵护着这位最小病患。而孩子每一次脸上展现出的笑容,让大家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最终,患儿在近1个月的治疗后,治愈出院。
↑杨铭和“最小患者”。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杨铭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甚至要在电话里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1月29日,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杨先生出院,从他入院到出院,隔离病区医护团队付出了无数心血。出院时,杨先生留下一封感谢信,信上,他用“感谢、敬佩、信心”作为关键词,表达了自己的感激。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杨铭对这场“战疫”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她表示:作为一名公卫人,面对疫情责无旁贷。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更应冲锋在前,用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换来更多人的平安。而对于这场“战疫”中的医护人员,她表示:他们只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
红星新闻记者章玲图由成都市公卫中心提供
编辑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