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医联体”?下一步如何推动?国家卫健委答红星新闻

时间 • 2025-10-30 03:38:05
问题
建设
医疗
诊疗

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与体系建设、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医联体、医共体这样的术语,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医联体究竟是什么?建设医联体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全国医联体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打算如何推动?”

郭燕红回答说,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用一句话解释医联体,就是“以医联体之通解群众看病就医之痛”。通过医联体建设,就是要促进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郭燕红介绍说,所谓医联体,是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按照网格化,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级别,然后组建成一个联合体。在联合体内,一方面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急性期的治疗、慢性期的康复以及回家后的慢病管理,形成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链条的连续化的医疗服务。这既是医联体最重要的作用,也和分级诊疗要实现的格局和目的并行不悖,所以医联体也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路径。而医联体有四种形式:一是城市的医疗集团,二是县域内的医共体,三是跨区域的专科联盟,四是远程医疗的协作网。

郭燕红指出,现在医联体建设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好医联体的“联”。“联”不是“自由恋爱”,而是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由政府进行网格化的设计,形成在医联体内的不同功能定位、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形成协同,覆盖当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所以“联”要联得好、联得科学。

第二,解决医联体如何发展问题。医联体是一个共同体,在医联体内要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得以充分发挥。去年,国家卫健委制定了医院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通过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来推进在医联体内医师多点执业问题,以及医联体内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相应的管理机制,来推进构建分级诊疗、分工协作的机制。

第三,解决在这个医联体内如何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这里面既有建设问题,也有管理问题,也有激励机制问题,同时还有医保费用支付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调动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并强化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协同的医疗服务。

郭燕红表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要总结各地在推进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办法,不断地形成制度设计,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的试点,强化网格化的建设布局和规范管理,同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联体更加注重疾病的防治结合,更加注重提升基层能力,更好地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