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能不能别折腾家长

时间 • 2025-11-09 14:54:05
教育
家长

提高家长素质,既有必要,也是大势所趋。只不过,当它作为商业机构的一项营利性业务时,就必须经得起市场逻辑的追问。

近日,K12教育头部企业新东方的“优质父母智慧馆”引发舆论关注。该课程受众人群为K12孩子的家长们,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家庭教育、育儿方法、多商管理、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戏称:“鸡娃”不行了,改“鸡家长”了吗?

实际上,教培机构主动转型,调整业务模式,适应素质教育潮流,是顺应时势的明智之举。只不过,如何转型,考验着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度。

这些年来,舆论场上“教育家长”的呼声日益强烈。今年6月30日,浙江省教育厅在《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杭111号建议的答复(家庭教育)》中称:浙江一些地方借鉴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做法,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有效探索,省级层面也在做积极尝试。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一时间,“父母持证上岗”成为热议焦点。如果仅仅作为教育部门提供的公益服务来说,“家长教育”并没有什么不妥。提高家长素质,既有必要,也是大势所趋。只不过,当它作为商业机构的一项营利性业务时,就必须经得起市场逻辑的追问。

其一,家长教育有市场吗?校外培训行业早就拥有千亿元级的庞大市场规模,而这种市场规模是由广泛的市场需求决定的。根据一项针对中小学家长的媒体调查,98%的受访家长都或多或少地给孩子报了课外培训机构,其中83.82%的家长选择了学科类培训。但是,尽管人人都应努力做更好的父母,又有多少家长愿意为此而报班来提升自己呢?

从时间上来说,绝大多数家长都有工作在身,全职家长仍是少数,不可能把太多时间放在培训班的学习上。当然,目前确实有一些培训机构以家长教育为主要业务,教家长如何做“优质父母”。但这项业务相对小众,市场容量与K12教育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其二,教培机构能教什么?固然能传授一些实用方法,如时间管理、育儿方法等,但更为根本的内容,仍然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培训获得。教育是一件极其个性化的事,尤其是不以知识教育为目的的家庭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千差万别。没有任何父母可以从培训班学到一套“完美人生套餐”,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然后一劳永逸。

实际上,所谓“优质父母”,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除了掌握一些门槛并不太高的学习方法之外,家长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素质的提升,是价值观的培养,是亲子关系的培育。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自我学习和实践摸索,无法通过教培机构获得。

再优秀的父母也是在不断犯错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现在,教培机构把目光瞄准了家长教育领域,试图通过培训模式迅速提升家长能力,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行,只是市场前景令人担忧。

此外,K12教育应该以学校为主阵地,作为一名家长,真诚地想问一句:能不能别折腾家长?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土土绒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