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韩新安:《奋进新时代》是新中国首部用组歌形式反映新时代的创作项目
10月23日晚,大型原创交响合唱《奋进新时代》在第26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恢宏开演。此次音乐会演出的作品是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组织音乐界中坚力量,紧扣新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集中创作推出的优秀原创成果。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介绍说:“这台音乐会主题鲜明,定位精准,风格多样,可听性强,艺术化地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与自豪。”对于正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成都,韩新安在肯定发展的同时,还希望在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乐团打造等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
用艺术的方式反映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奋进新时代》是新中国第一部用组歌的形式全面反映新时代、深情讴歌新时代的重大主题创作项目。去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后,获得一致好评。“前前后后历时8个月,围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记录新时代来打造。坦白讲,我很欣慰,因为在整个创作、打磨、预判过程中,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但是首演现场的热烈反响,领导、业界专家的充分肯定,证明我们是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韩新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通常来讲,新作品演出并不是很容易,但听完所有作品后,韩新安与其他现场观众一样很受感动也很受激励。“这台音乐会主题鲜明,定位精准,风格多样,可听性强。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与自豪。”据韩新安透露,围绕“新时代”这个主题,每一首作品、每一个篇章都有特定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最核心的是,对新时代怎么用全面、用艺术形式去概括,从哪些重要的视觉,把新时代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部集结国内优秀的词曲作者创作的新作品,形式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从整体内容逻辑上来看,全方位形成了一种交织辉映的交响乐。每一首作品,跟以往歌曲写作略有不同,在器乐伴奏跟声乐表达的交响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强化音乐本身塑造这首作品的形象、意境、内涵,更好发挥器乐在其中的更深、更持久的功能。”韩新安说。
成都需要加快音乐软实力发展
作为国家级综合性文艺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去年来到了正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成都。而今年,《奋进新时代》全国巡演首站又放到了成都,展现出成都在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使命担当,体现了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强劲实力。“今年原本巡演确定了三站,深圳、成都、上海,但因为疫情都延期了。成都在复工复产方面做得很好,再加上成都本身就是西部的‘领头羊’,首站放在这里,理所应当。”在韩新安看来,去年在成都举行的金钟奖非常成功,“成都对音乐功能的理解很清晰,加上领导又有前瞻意识,紧扣时代脉搏,对文艺建设的规划和把握都非常到位。”金钟奖从广州来到成都,不仅得到了新的发展,展现出新的气象、境界和影响,合作双方也非常认同。
韩新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成都提出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以来,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以前场馆设施相对匮乏。没有设施,音乐就没有适合表达的场所。现在有城市音乐厅,有四川大剧院,四川音乐学院还要建自己的音乐厅,非常好。同时,四川人杰地灵,涌现出很多音乐人才,在艺术上很厉害,有活力,热爱生活,底子很厚。”
当然,在硬件越来越好的同时,韩新安也希望要加快软实力的发展。“成都对艺术家、艺术人才很尊重,但是在音乐教育上,拔尖人才相对匮乏,包括交响乐团,在进步,但是和国内一流交响乐团相比,还有差距。”在韩新看来,“软”变“硬”,教育本身,乐团发展,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不仅仅是投入,更需要人才和职业化的管理,这是潜藏在文化里的东西,需要慢慢来。”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摄影高涵编辑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