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交通安全“守护人”陈维:首创的开箱查验作为海事监管措施写进法律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交通运输领域党员代表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我的岗位在一线”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砥砺奋进、奋勇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此次亮相见面会的5位交通运输领域基层党员代表,其中有一位是上海浦东海事局副局长陈维。她扎根危防监管一线,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首创的开箱查验作为海事监管措施
写进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
港口存放、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安全监管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07年,陈维首创了“确定目标箱、现场开箱查验、行政核查处罚”的“三步开箱查验法”,组织编印了中国第一本《开箱工作查验手册》。十多年来,陈维团队共排查出1654个谎报瞒报的危险品集装箱,案件查实率达80%以上。
“海事就像是‘水上交警’,我们的职责是让船舶航行更安全,让海洋环境更清洁。”见面会上,陈维介绍,现在流行“海淘”,大家在网上买的服装、家具,很多都装在集装箱里面,通过船舶飘洋过海到达全国各地。这些集装箱里面除了装有普通货物以外,还会装打火机、烟花爆竹等危险品。
陈维说,有些货主会铤而走险,把危险品瞒报成普通货物,她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些茫茫箱海中找出危险源,以保障进出上海港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安全。
在浦东海事局工作20年,陈维一直做的就一件事情——开箱查验。2005年4月29日,她查处了首起谎报瞒报危险品的违法行为,实现了直属海事系统开箱查验零的突破。16年过去了,今年的4月29日,开箱查验作为海事监管措施,被写进了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
陈维说,16年前的一次探索,以及16年来的基层实践,最终化成了海上交通安全法的一个条款,没有其他事情能比此事让她更值得自豪了。
填补我国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监管空白
感觉碧海蓝天又回到身边
据悉,2019年7月,陈维使用无人机“嗅探”技术,查获了全国首起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标案件。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在航船燃油含硫量的快速筛选,改变了以往盲目登船抽取油样的监管方法,也填补了我国在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方面的空白。
见面会上,陈维回忆,她在浦东海事局工作的20年,感受船舶越来越多,水域环境和空气质量也变好了。“在我刚工作时,长江口深水航道每天船舶大概是五六艘次,现在大型船舶和超大型船舶达到每天200多艘次。以前通过巡逻艇到现场巡航,现在可以在指挥大厅通过电子平台实现远程交通指挥。”
陈维说,在上海港,船舶上的生活用水可以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也可以专门让接收船对船上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污染物全部接收掉。
“现在开车都要符合‘国六’的排放标准,其实,我国对船舶的尾气排放也开始了控制工作。”陈维介绍,从2016年4月1日上海港率先实施船舶尾气排放控制工作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外高桥港口二氧化硫浓度同比下降52%。
“我感觉,碧海蓝天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