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怎么管?请你提意见!

时间 • 2025-11-12 09:22:24
国家
大熊猫
公园
管理

今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区划面积为1.93万平方公里,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98个乡(镇),原住户籍居民8万余人,涉及原有自然保护地64个。如此大的范围要怎么管理?如何开展保护工作?原住居民如何融入?

近日,四川省林草局起草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信函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提出意见。

信函邮寄地址:成都市人民北路南一段15号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法规督查处(邮政编码610000),请在信封上注明“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字样;电子邮件:请将意见发送至fgdccbg@163.com。截止时间:2021年12月9日。

▲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统一行使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职责

据悉,该办法所称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建设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该办法。

在管理体制方面,整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原有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等管理职能,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将统一行使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职责,履行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科普及自然教育管理、特许经营管理、社会参与管理、宣传推介等职责,负责协调与当地政府及周边社区关系。根据法律法规或授权履行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职责。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将纳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省级管理机构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做好与相关规划衔接,经批准后由管理机构和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并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地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行使大熊猫国家公园所涉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安全生产、生态搬迁以及水电开发、探矿采矿、工业建设清理退出等职责,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配合管理机构做好大熊猫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管理和多部门联合执法等工作。

划分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

实行差别化用途管制

在功能分区方面,大熊猫国家公园将按照管理目标、用途及管控强度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实行差别化用途管制,具体范围由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界定。

核心保护区是维护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正常生存、繁衍、迁移的关键区域,采取封禁和自然恢复等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科学保护,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外,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但允许开展管护巡护、保护执法等管理活动,经批准的科学研究、资源调查以及必要的科研监测保护和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抢险救援等;因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维持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等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开展重要生态修复工程、物种重引入、增殖放流、病害动植物清理等人工干预措施等活动。此外,暂时不能搬迁的原住居民,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情况下,允许修缮生产生活以及供水、供电设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种植、圈养等活动。

一般控制区是指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栖息地质量和建设生态廊道的重点区域,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居民、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人员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是开展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目标相一致的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服务的主要场所。核心保护区内已有道路两侧以及大型设施的控制线按一般控制区管理。一般控制区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外,原则上禁止开发性、生产性项目建设活动,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同时该办法明确,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建设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应优先避让国家公园,因施工技术和自然地理条件无法绕避的,应尽可能采取空中桥梁、地下隧道等对大熊猫栖息地无阻断方式穿越,并设置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交流通道等生态保护措施。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各类建设项目及其资源环境影响评价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有关机关许可前应当征求省级管理机构意见。

已取得立项许可或批复的建设项目,应由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局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影响专题评价,编制影响评价和补救措施报告,报经省管理机构组织第三方专家审查、专家现场论证、内部联合审查、向社会公示后提出审查建议,并完成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方可开工建设。

另外根据该办法,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地方乡村振兴和地质灾害避让等相关规划,当地政府会同管理机构对重点保护区域内居民逐步实施生态搬迁或者实行相对集中居住。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地市(州)、县人民政府应当会同管理机构组织制定生态搬迁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镜头中的大熊猫

一般控制区内

鼓励原住居民开展餐饮、住宿等经营服务活动

在大家关注的特许经营方面,该办法明确,以规范大熊猫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秩序,防止资源环境破坏,促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促进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原住居民增收为目标,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的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制度。通过制定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未经管理机构同意的建设类特许经营项目,不得进入相关建设项目后续程序。

管理机构应当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建设多元化展示区,设立科研科普、自然教育、生态体验、展览展示等中心或者基地,开展保护、科普、环境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进原住居民及其他进入人员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资源和价值,增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理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会同所在地人民政府,以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科学合理划定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生态科普、越野徒步和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活动区域、线路,合理设定公共服务点。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建设项目的范围、规模等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中予以明确并提出控制要求。

大熊猫国家公园展示中心“卧云台”,极具诗意地矗立在湔江河谷中。资料图

该办法鼓励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原住居民利用自有或者本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房屋开展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经营服务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原住居民在一般控制区和符合生产生活边界范围内开展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家公园功能定位,符合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管控要求,由所属地相关部门在征得分局管理机构同意后,根据职能职责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审批和实施管理。建筑外观、建筑风格、环境景观和配套设施等,应当保持与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协调的社区风貌和民居特色。

同时管理机构应当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设置服务设施标志、导向标志以及安全警示标志,制定游客及其他进入人员管理应急预案,公布应急救援电话,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为访客及其他进入人员提供必要的救助服务,救助服务可以委托专业救助组织实施;探索完善访客容量控制机制,确定访客承载数量;逐步建立入园预约和访客限额制度;建立健全访客行为管理与引导机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该办法明确,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单位、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在划定的区域内活动,依法接受管理;严禁未经批准进入和穿越非划定区域,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对未经管理机构同意擅自进入国家公园非划定区域的人员由属地管理机构依法处理,由此产生的救援等费用由违规行为人全额承担

大熊猫国家公园禁止性事项有哪些?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禁止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从事下列活动:(一)围、填、堵、截河湖或者改变自然水系;(二)开山、采石、采矿、毁林开垦、烧荒、挖沙、取土、超载过牧;(三)猎捕、杀害野生动物,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五)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超标准排放废水、废气;(六)修建储存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或者有腐蚀性物品的设施;(七)运输、携带、引进外来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疫原体或者其他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土壤、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八)培植、饲养、繁殖、放生各类外来入侵物种或者转基因生物;(九)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

实习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