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座椅藏针伤人,共享汽车的安全谁来监管?
共享汽车虽然沾了一个“共”字,却不像网吧或公交车,用户使用共享汽车,其实获得的是一个“隐私空间”。
2月23日,广东广州一网友爆料称,在一辆共享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发现4个针头。当时同行的人没注意,直接坐下去后便被扎到臀部,约2厘米深,当时害怕有病毒,自己拔了出来。随后,该网友报警,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对此,共享汽车回应座位现针头扎伤乘客属实,目前正配合警方处理。
网友看到此新闻,纷纷留言并给出“去医院检查”甚至“赶紧去做HIV阻断”的建议。不论如何,这样的针头何以出现,是否携有病毒,都有待于警方的进一步调查。
事实上,此次藏针事件与近日货拉拉女乘客跳车身亡事件类似,反映的还是网约车、共享汽车这些新业态缺乏乘客安全保障与监管不够的问题。
有人说解决这类问题其实不难,装个摄像头就好了,这未免想得过于简单了。共享汽车虽然沾了一个“共”字,却不像网吧或公交车,用户使用共享汽车,其实获得的是一个“隐私空间”。在网吧、公交车这样的公共空间内,大可以安摄像头等设备监控,但在共享汽车内,从共享汽车平台和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安装摄像头反倒会带来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新业态尚未发展成熟的背景下,货运网约车、共享汽车等尚处在拼抢市场的阶段,在用户安全保障及完善监管方面,多少有些“难以顾及”。各大平台都忙于“融资”“拓城”“抢地盘”,难免会在乘客安全保障上投入有所不足。
也正因此,相关网约车平台也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启动了相关整改。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舆论倒逼的作用,也是行业发展进入到精细化层面所必需的政策完善。
而具体到共享汽车行业,座椅藏针暴露的或只是该行业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在共享汽车领域,关于用户注册、审核,车况日常的检验、维护,用户使用时的监控、监测,事故、违章处理责任明晰等等诸多环节,都多少存有漏洞。比如此前曝出的多起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司机无驾照,却能利用他人驾照注册过审、开车上路引发的。新手司机+共享汽车一时成为道路“杀手”。
所以,类似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警醒,也是契机,如果平台自身“驱动力”不足,就需要相关部门介入,从技术、政策、法律层面入手,对行业中各种有可能的漏洞予以规约、整改。
其实近几年,搭建共享汽车监管平台的建议一直没有止息。这次关于座椅藏针事件的讨论,又增大了呼吁监管的声量。这种声音,是否具备充分考量和法律基础,也值得相关部门参考。
从市场发展角度看,共享汽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确实在出行方面便利了不少人,而及时推进政策、完善法律加以有效规引,也是促进该行业长久稳健发展的前提。只是,在现阶段,相关安全问题的确需得到充分重视了,毕竟,共享汽车共享的前提,得先足够“安全”才行。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和生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